过大的房子会给人空旷清冷的感觉,不仅会浪费不必要的物业费、采暖费等费用,打扫起来也非常麻烦。但太小的房子又会让人感到拥挤,活动不便,东西也无处安置。很多购房者购房前都对房屋的面积有一个期望值,但都仅仅是“约么”,具体并不确定,那要怎样确定适合自己的房子的面积呢?
一、根据收入衡量
价格永远是买房子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,虽然现在购房可以贷款,但是每月的还贷金额也是购房者必须要考虑的。因此房屋的面积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收入衡量。
可以用家庭总的年收入乘以5,得出可承受的总房价,从而计算可承受的购房面积。可承受购房面积=可承受总房价/每平的房价。
如家庭总的年收入为60000元,看好的房源的房价为5000元/平,可承受购房面积=(60000×5)/5000=60平,这个家庭可以考虑购买60平的房子。
提示:买房前要清算自己现有的“现金流”,包括存款、现金、可以套现的股票等。根据“现金流”,考虑付款方式和所能支付的首付款,从而考虑所购买的房子的总价,根据总价决定房屋的面积。此外,还要看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。计算家庭收入时应侧重固定可靠的来源,如工资、银行存款利息、债券利息等;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、物业管理费、水电煤气电话、正常生活开支等等。
二、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计算
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用全家人年龄总和乘以1.1,确定房屋的面积。
一个三口之家,丈夫为34岁,妻子为33岁,孩子3岁,建议买(34+33+3)×1.1=77平的房子。
注:这一算法主要适用于没有老年人的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。因为如果家里有岁数较大的老人,那么计算结果至少在百平以上,这种算法就不太合理了。
三、根据家庭成员的角色计算
夫妻总共50平,学龄前子女10平/人,小学至高中的子女15平/人,读大学的子女和老人20平/人。
这种情况主要针对有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。除了上面所说的个人活动所需面积外,其他如书房、影音室的需求面积也可以酌情加入。
很多人买房时都会有想要一步到位的想法,但其实这个要因人而异。如果资金充足,可以考虑一步到位置业,但如果经济实力一般,不要勉强。因为我们的居住需求会随着年龄及收入的变化而变化,现在认为好的房子以后未必会认为好,很有可能会换新房,因此买房时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。
确定了房屋的总面积,各个功能房间分别拥有怎样的大小会比较舒适呢?